李秉乾/逢甲大學校長
(專欄協同編輯:吳淑禎副教授)
在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衝擊下,新一代年輕人將面臨勞動市場急遽變化、產業結構與技術的快速變遷、經濟發展的多元需求與全球性青年高失業的危機,要如何因應變局、培養決戰未來關鍵的能力,已是未來職場成功的要件。
逢甲大學於1961年設立,擁有工、理、金融、商、人文社會、資訊電機、建設、經營管理等8個學院, 36個學系(含不分系榮譽班與進修學士班)、41個碩士班、9個博士班的綜合大學,目前在校就讀學生2萬餘人。
近年本校在教學成效、研發能量及學術聲望等表現傑出,備受台灣教育界及各領域產業的關注與肯定。在教學成效方面,2005至2013年每年均獲得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並五度榮獲教學卓越全國第一,為全台唯一獲得教育部「辦理完善,績效卓著」載譽的綜合大學,也是全台唯一校務評鑑及系所評鑑全數通過之綜合大學,另全校工程相關的17個學系亦全數通過國際IEET認證,商學院、金融學院與EMBA亦於今年2月獲得AACSB認證。此外,2012年獲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評為全球百大最具潛力大學、2013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亞洲前100名最佳大學評比的亞洲百大,畢業生整體表現自2008年起每年均名列台灣一千大企業最愛大學生前10名。由此可見,逢甲優秀卓越的辦學品質深獲國際、教育部、企業與社會的高度肯定。
培育人才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為因應變化迅速現代社會的人才需求,故本校特別強調「跨領域團隊合作式學習」,以培育學生具備「學用合一」的關鍵能力,因此,逢甲大學打破藩籬、跳脫原有的規範,從課程設計、調整教學方式、到師資引進等,以更大的空間與彈性和業界合作,培養學生「學用合一」的關鍵能力,讓逢甲大學的學生能發揮所學,有能力迎接「目前不存在,說也說不清楚」的工作。
我們一直以來即非常重視學生職涯的發展與能力的培育,有鑒於大學是開啟學生生涯探索、選擇與就業力養成的重要階段,因此於2001年8月進行組織重整,將本校校友聯絡室與畢業生就業輔導組結合為「校友聯絡暨就業輔導室」,並提升為學校一級行政單位,為國內各大學之先驅,2014年2月因擔負實習、學用合一等重要任務之推動,再次更名為「校友聯絡暨就業輔導處」。
校友聯絡暨就業輔導處(以下簡稱校輔處)主要負責職涯輔導及校友聯絡業務,包括:
1. 職涯輔導業務主要工作係協助學生進行職涯探索、職涯規劃、職能發展、實習、求職及就業媒合等事項。
2. 校友聯絡業務主要工作係綜理校友服務、校友關係經營、校友資源開發及畢業生流向調查等事項。
逢甲大學校輔處人員配置共10人,處長由學校專任教師兼任,職涯輔導同仁(含秘書)5人、校友聯絡同仁(含秘書)4人,其中職涯輔導同仁皆獲得美國諮商師認證委員會「認證暨教育中心」(Center for Credentialing and Education, CCE)「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證照認證。在2001年推動職涯輔導初期,一般人對職涯輔導均較侷限於就業媒合狹義的認知,為提升與強化師生對職涯輔導與職能發展的瞭解與重視,校輔處針對職涯輔導業務另掛牌「職能發展中心」(Career Development Center),為當時全國首創、為學生量身訂做、全方位職能輔導與諮詢服務機構。
面對學用落差與低薪的考驗,學校的職涯輔導單位在協助學生職涯發展與就業上更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其所規劃的輔導策略是否符合職場的趨勢與人才需求的發展亦深深影響到輔導之成效,因此本校職能發展中心運用國內、外就業職能相關調查、畢業生流向調查、企業滿意度調查等內、外部多元的回饋機制,建構完整的職涯輔導體制。另有鑒於職涯發展是經探索、設定目標、執行、檢視與調整的長期工作,非於大學四年即可完成,故職能發展中心推動職涯輔導的目標係希望讓學生擁有「自我探索與實踐的能力」,即讓學生除於在學期間可在職能發展中心與學校的協助下進行職涯探索與發展外,於畢業後仍然能不斷的自我學習與自我管理,培養適性適所的工作競爭力,並具備長期工作的能力與發展的優勢,成為可以決定自己職涯發展的主人。以下僅就推動職涯輔導的概念與執行架構作一簡要說明:
一、作法概念:
先讓學生瞭解職涯發展的重要與基本概念,以激發與啟動學生進行職涯探索,進而擬定目標進行職涯發展與能力養成,最後達到適才適所的目的。
形成Concept→ 啟動探索→發展職涯→適才適所
二、執行架構:
對不少大學生來說,進入大學似乎才是茫然的開始,及早的找出自我的優勢,並著手進行職涯規劃,成為大學四年不可缺少的一環。職能發展中心為使學生擁有自我探索與實踐能力,並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首先於大一下學期至大二上學期全面導入職涯概念課程,讓每位學生瞭解與及早進行職涯探索及發展。同時建立學生個人專屬職涯發展管理平台(Career Facilitator,CF),以利學校客製化職涯輔導服務。另依據國際人才需求趨勢並參考國外大學培育核心競爭力,重新檢視與定義逢甲學生核心競爭力,並創新課程內容。讓積極主動的學生透過線上「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其內在學習動機。另以七學期的專業課程為基礎,並依各系所發展特色開設實習課程,安排優秀學生至職場實習一學期。每年針對畢業一、三、五年畢業生進行「畢業生就業現況流向與教學滿意度調查」,資料經分析回饋,作為課程改善及職涯課程規劃之參考。執行架構圖如下:
以下將分項說明我們的做法:
一、完整的專業職輔架構,優秀的專業職輔人員,優質的專業輔導內容,效率的專業輔導傳遞
現在的大學生有許多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尋找自己的目標,縱然已經有了想要發展的目標,也常常面臨不知如何實現的窘境。針對上述大學生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迷惑而不知何去何從的現象;職能發展中心以關注學生全面且長期的職涯發展為要務,培養學生具備分析能力與規劃能力,進行目標化的學習與管理,再根據執行結果進行檢討與改進,以培養自我優勢競爭力。
逢甲大學職能發展中心建構ㄧ完整、有系統的學生職涯發展輔導機制,並藉由資訊平台系統與專業優良的諮詢人員,協助學生了解自我的職涯發展條件、未來願景、工作世界的發展與業界所需要的人力特質與能力;再經由整合雙方資訊,產生個人未來可行的職涯發展目標。學生除了能知道適合自己的性格、興趣與能力的職務之外,更能因為對企業文化的了解,找到能結合自己的職涯目標的公司共同發展,締造屬於自己的職涯人生。學生職涯發展輔導內容與流程如下圖:(請放大比例檢視流程圖)
二、普及全校「職涯概念」課程,讓學生了解職涯探索與發展的重要性
利用90分鐘的導師課,針對大一及大二學生全面植入學生職涯發展所需之探索與發展概念,藉由5位全球職涯發展師(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 )執行所提供的『職涯概念』課程,以達成普及學生職涯發展概念之目的。其內容包括:職涯的重要性(包括:職涯的定義、升學與就業的關係、相關市場概況、企業注重的核心職能)、職涯發展流程(包括:了解自我、設定職涯的目標、擬訂行動方案、展現自我)、職涯資源及推廣個人專屬職涯發展管理平台(Career Facilitator)等概念。
利用職涯概念課程導入多元的職涯測評工具,如複合向度性格測驗、職業興趣量表、職場共通職能及專業職能診斷等多元正式及非正式化的工具,協助學生瞭解自我的性格特質、職業興趣方向及職能具備程度,啟動自我職涯探索。
三、提供優質的職涯諮詢服務,協助學生職涯發展的能力
1. 優質的職輔人員:職輔同仁皆獲得美國 Center for Credentialing and Education(CCE)「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證照認證。並因應「兩岸人才共同市場」的發展與跨國界人才的競爭,及愈來愈多陸生及外籍學生的就業輔導,校輔處職涯輔導同仁更積極進行兩岸職涯發展與就業輔導交流合作與研習,如於今年9月將與大陸同濟大學共同舉辦「海峽兩岸高校就業服務與生涯發展教育論壇」,並互相掛職研習,以提升職涯輔導同仁對兩岸職場趨勢與人才需求的瞭解,進而協助與提升學生與國際接軌的競爭力。
2. 提供個別化及全程化的職涯諮詢系統:建構符合倫理專業的諮詢系統流程,學生可藉由職涯諮詢系統主動預約職涯諮詢服務。職涯發展師則藉由職涯諮詢系統協助諮詢師記錄諮詢相關事項,無論是諮詢前、諮詢中或諮詢結束都已系統化,皆有其順序規範與流程;也可透過系統查詢過去記錄、進行轉介工作、使用專案管理;並透過與其他職涯系統(測評、課程、實習與C F)的串聯,以利諮詢師於諮詢過程推薦學生適合的相關資源,以達到客制化全程化的職涯諮詢服務。
四、深化職涯發展課程,使學生擁有並精進就業核心競爭力
1. 提供「先基礎後拔尖」循序漸進且完整的優質職涯發展養成課程,強化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課程依執行方式規劃為「基礎系列課程」、「進階主題課程」及「工作坊」,並將課程分為「職涯探索」與「職能發展」兩大層面八大單元,建構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課程網絡,提供學生一完整架構的職涯發展課程。
2. 推動雙迴圈的回饋機制,強化「職涯發展課程」的深度與廣度:職涯發展課程除融入國際人才需求趨勢與企業前瞻性及實務面的看法外,更同時考量企業對逢甲人優缺點的評比、畢業生就業現況調查、知名就業雜誌相關調查與報導、職涯適性測驗所統計出的校院學生特質、院系發展特色及其未來就業職務之需要、與參與團體諮詢、個別諮詢、職涯發展課程學生、講師的意見回饋等建立內、外圈回饋機制,定期進行課程的檢視與提升,以使「職涯發展課程」更符合國際趨勢、職場與本校學生之需要。
3. 客制化職涯發展課程:透過職涯發展課程系統的輔助,針對大多數被動的學生可透過其「職涯適性測驗」、「職涯諮詢」紀錄,由系統主動提供其所需之專屬課程,啟發其學習動機,而較主動學習之學生可在了解自我職能優劣與對職能發展之需求後,依其個別之需求選擇進階的主題課程或工作坊進行進階學習,以落實客制化課程服務,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率。
五、多元管道,激發學習,深植核心就業力
1. 編著創新且優質的數位課程內容,創造更多元主題的電子雜誌。除將原有的實體職涯發展課程或工作坊後製剪輯製作成影音與文字稿外,更進一步由五位全球職涯發展師(Global Career Development Facilitator)將內容進行加值編著成電子雜誌,加註「作業、想一想、小叮嚀、學習資源、延伸閱讀」,深化數位課程內容,並引導學生經由加值部分進行延伸學習,協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與發展,培養未來職場所需的核心競爭力。
2. 突破傳統學習方式,創造多元學習管道,擴大數位影響。因應學生數位學習的需求與網路、行動載具及客觀環境的變化,擴大職涯發展課程的影響,除舉辦實體課程外,更提供電子雜誌、同步、非同步與線上互動學習等多元學習管道,讓學生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與方式進行學習,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分配運用及學習,建構多元的學習途徑以吸引更多學生學習。
六、突破學分限制,擴大7+1、1+3專業實習,檢核與強化學生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本校為了讓學生提早體驗職場,縮短職涯探索階段,近年來積極推動學用合一,打破傳統線性教育歷程,翻轉學習路徑,突破學分制度,由各院系全面執行與推動大學部「7+1」、碩士班「1+3」學程實習,大學生7個學期在校上課,1個學期到企業實習。碩士生更是翻轉傳統,先到企業實習1學期,熟悉產業脈動與實務體驗,再回到學校完成課程與論文。藉此整合課堂學習與實務工作經驗的合作教育策略,實現最後一哩產學接軌,使學生經由養成教育階段,培養專業能力,密切結合理論與實務,成為企業所需的人才。此外,並以「綠色能源」等七大產學聯盟,提供企業夥伴全方位服務,以及透過教授帶領學生落實所學的「提早參與」,把產業拉近學校扎根大學教育的「提早介入」,讓學習與就業無縫接軌。
除了臺灣在地企業,逢甲大學也積極與台商、校友企業以及國外的當地企業建立聯盟關係,包括中國福建、浙江、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讓逢甲鏈結臺灣企業資源並挺進國際,使本地與外籍畢業生都具備國際移動力來面對就業挑戰,同時為聯盟夥伴打造將才。
七、舉辦校園徵才博覽會
為協助畢業生與校友找到適合自己的優質工作,並讓在校學生提早了解企業與就業所需具備的能力與條件,每年定期舉辦校園徵才博覽會,提供逢甲大學應屆畢業生、校友及在校生與企業雙向溝通的機會,以讓本校學生能順利銜接職場,達到學用合一之認知。逢甲大學每年所舉辦的校園徵才博覽會博覽會規模均有中部最大、企業最優。以2014年為例,計有台積電、群創、上銀、王品集團等71家廠商進駐,提供1萬4千多個職缺,湧入逾萬名應屆畢業生、轉職者與民眾,提供企業與學生更多徵才與就業選擇的機會。
八、推動學生個人專屬職涯發展管理平台,結合優質人才與廠商資料庫,加速學生適才適所工作之媒合
為使學生更方便獲得客製化的職涯學習訊息並進行管理與維護,職能發展中心自行開發「學生專屬職涯發展管理平台」(Career Facilitator),由職涯諮詢師引入職涯動態調整觀念,帶領同學配合課程進行職涯發展探索、規劃與實作,以使同學更清楚職涯理念與運用,完成專屬於自己的「職涯發展歷程」檔案。
另透過優質人才資料庫的建立,職能發展中心與學校相關單位可以掌握學生於就學中各項職涯與學習歷程紀錄,並結合就業媒合平台,依學生的人格特質與核心競爭力的表現推薦至吻合的企業工作,以準確且快速的方式達到媒合。逢甲大學學生並擁有個人的學習歷程檔案(Learning portfolio),畢業學生可以引用四年在校的資料,透過系統的輔助轉製履歷投遞到目標企業,並藉由系統的設定可以自動媒合並回報,讓畢業學生可以被主動爭取工作機會,達到適才適所的就業。
逢甲大學非常重視校友聯絡服務工作,以及同學職能發展的探索與協助,所以本校不論在行政與教學層面,皆全力支援校輔處的業務發展推動。對於在校同學就業輔導與畢業校友聯絡服務的綜合業務發展,不但相輔相成且成效顯著,也成為本校的行政組織特色。校輔處這些年來的努力,已深獲校內師生的肯定, 2013年參與校輔處職涯輔導活動的學生高達12,728人次,學生對活動的滿意程度也均高達87%以上。但我們並未以此自滿,因為隨著全球大環境的急速變遷及中國市場的崛起,學生未來要面對的不只是兩岸人才的競爭,更需與世界頂尖人才競爭,所以本校將持續努力,以協助學生順利與職場銜接,並於自己專長的領域發揮所學,成為企業搶手的人才。
—
本文章刊登於第12期學會電子報